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赵茜宋浩方涛手机股票配资软件
如果请一位作家为2025上半年的写作与阅读画一个句点,非刘楚昕莫属。
一个多月前,这位青年作家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的颁奖现场,因一则获奖感言刷屏全网。他的获奖作品《泥潭》随后上架预售,预售量迅速超30万册。
就在7月初,《泥潭》陆续抵达读者手中,而刘楚昕也亮相南宁,为新书签售,回应网络上此起彼伏的争议。
一位新人作家,一部在获奖时除了编辑和评委几乎无人读过的纯文学作品,为何能激发如此多的“想读”,并转化为实打实的销量?
可以说,是“情绪”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人们对一部作品的期待——
曲折的人生经历,相互扶持的真挚情感,意想不到的结局……阅读者迫切想知道,与这一切“抱团”而来的那本书,究竟还有哪些未知的故事与未尽的写法。
回顾过去的这半年,“情绪”在促动着很多文化事件的发酵,它制造繁华,也伴生隐忧。那些有声或无声的喧哗中也发出了提醒。从写作与阅读出发的热门事件,“情绪”促动的“生产力”,将对创作、行业、大众的文化审美产生怎样的影响?我们又将如何与它相处?
在刘楚昕的首批30万读者中,一定没有刘诗利。
这位年近六旬的河南大叔,会在建筑工地的活计空闲时,去逛一逛书店。那天,他来到作家陈行甲的新书签售会。随后,一条短视频走红——刘诗利接过签名书,脸上绽开淳朴的笑。这条视频获得的94.5万点赞,与文学和阅读有关,但更多的是人们借助他者的选择和行为,对自我的困顿来一记棒喝。
说到底,这也是“情绪”的一种表达。当然,它也是一个契机,推动人们捡拾已然遗忘的文化生活。
同样因“情绪”驱动而火的,还有董宇辉。
虽然从这两年的各大书展就可以看到,直播在图书销售行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,但大抵也没人料到,一些出版图书、期刊,会在一个前英语培训老师的直播间实现爆红,董宇辉以他的方式,将那些文字中的细节与语句拎出,抓住大众共鸣点,将其转化为巨大的销量。
正是如此,2025年4月,董宇辉斩获《人民文学》2024年度“传播贡献奖”,颁奖词说得很清楚——“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,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”,只是,众多自媒体将其混淆为董宇辉获得了“文学奖”。当传播者被认为“越界”成创作者,唤起了另一波“情绪”。虽然,在此之前的董宇辉不乏“翻车”事件,但他借助新手段或者商业化模式让文学出圈,避免被漠视、被遗忘的命运,又何尝不是写作者和阅读者之幸。
从这些热门文化事件可见,“情绪”的影子无处不在,它带来褒扬,带来争议,也带来商机。从后者看,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越来越多人需要情绪的释放和舒缓,并愿意为“情绪价值”付出溢价。这种消费需求被以出版业为代表的诸多行业所洞察,并将之引入生产链条,围绕情绪点打造畅销书,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,用情绪“切片”,助力图书营销。
无论是迎合市场的策划逻辑,还是以热点聚势的销售理念,效果都可以用“喜忧参半”来形容。
拿刘楚昕来说,电商平台借力热度迅速将其新书《泥潭》上架,从网络上汹涌的说法来看,他们几乎不顾及当事人的意见,而仅以迫切之心“翻炒”一个凄婉的故事。新书销量喜人的同时,一位新人作家也被一些质疑之声置于尴尬之境。
不过,近40万下单人中,即使仅有一小部分最后阅读了《泥潭》,一部小说的品质,终将在阅读中被检阅。
如同董宇辉卖出去的数百万册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与超百万册《人民文学》杂志,在今天的时代洪流中,优质的写作,当如那句网络流行语所说,“刺激人的情绪千篇一律,打动人的情感万里挑一”,再看余华的《活着》,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,这些文学经典的经久不衰,恰恰是始终与时代共振的内容为基础,由此灼照千万人的滚烫人生。
在众声喧哗的“情绪”里,不少文化事件被送上热门,成为“大众共创”的文化现象之一。同时,带有鲜明“大众”标签的创作者,在2025年的上半年也被更为热切的关注,“新大众文艺”成为诸多论坛、研讨会和文学活动、颁奖礼的热门词。
学者南帆指出,“新大众文艺”的提出是与“新传媒时代”联系在一起的。互联网AI等技术的发展、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日益增长,共同改变着今天的文艺创作。
大批创作者,借助各类平台,从他自身所处的生活场景走进更大的场域。
央视蛇年春晚,带我们认识了“外卖诗人”王计兵。“从空气里赶出风/从风里赶出刀子/从骨头里赶出火/从火里赶出水。”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诗句,让很多人看到外卖员的辛劳。
一单一单又一单,和无数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外卖员一样,王计兵争分夺秒地赶着,在风与刀、水与火之间赶着。他所书写的平凡又艰苦的人生,何尝不是各行各业你和我的生活?
“三年了,父母相继离世/如果,真的有另一个人间/三岁的父亲/也许正领着一岁的母亲/蹒跚在稚气满满的路上……”(《春天的车轮》)
“谁说展翅就要高飞/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……”(《低处飞行》)
王计兵把他的真、他的温柔、他的笨拙、他的爱,用诗的语言写出来。他的诗里有你有我,有每个普通人,所以才直击灵魂。
正是这种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,酿造着“情绪”,也成为流量的源头。
与王计兵类似,“菜场女作家”陈慧、家政工范雨素、快递员胡安焉……近年来,他们从火热的生活出发,写出真诚质朴的作品。他们对生活的观照,与两三千年前《诗经》中记录的那些田野采风,百姓的爱情、劳作和无奈,并无不同。
新大众文艺的“新”,还体现在更多元的形式。
越来越多的纯文学小说,在改编成剧集之余,还“化身”不同类型的戏曲、舞剧、舞台剧方式,链接新受众,引发新话题。2025年,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《北上》“多点开花”,而石一枫的最新长篇《一日顶流》,更是在出版的同时,舞台剧开启巡演。当纯文学未囿于有限的读者群体,而是转化其表达方式,重新切入生活与生命,为大众带来泪与笑、省察与思考,进而实现对文学的反哺。
在2025年上半年结束下半年开局之时,“新大众文艺”即使仍是一个新名词,其背后已然集结了丰厚无比的样态。
当诸多传统文学杂志以不同的方式深入大众,去探触“情绪”的爆点之时,浙江的《江南》杂志则以对AIGC导读视频的试水,回应了大众对于AI与文学融合的期待。
几天前,最新一期《江南》AI视频导读视频发布,本期杂志中的“科幻小说专辑”,在AI的呈现之下,更具把“观众”引导为“读者”的潜质。
AI已来,任何行业都无法回避。
2025年初,Deepseek横空出世,无数写作者猛然意识到,曾经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AI大模型写作,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在AI的冲击下,我们该如何谈论写作?又该如何坚守文学的价值和意义?成为上半年写作与阅读场域最热烈的话题之一。
春风悦读榜的资深评委、评论家李敬泽在年初就曾谈到——AI时代的文学,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。不过,他认为:文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,其核心价值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。人类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而真实的联系。这种联系是通过语言、身体和情感来建立的,是无法被虚拟技术所替代的。
诚然,AI只能在他者的生活中进行加工,拼接千万人的生活或许也比不上真实地感受这个世界一次,而这正是AI所无法做到的。越来越多的写作者,通过尝试印证了这一判断。
AI距离成熟的文学创作无疑还有很大的差距,但不得不承认,当AI介入创作,人机协同成为风潮,出版行业“升级”,AI对文艺生活带来的变革已悄然来临。
7月2日,小红书博主“抒情的森林”在笔记中公开了自己的查重方式。其中,查重平台paperyy就免费提供了AI查重功能。
此前,这位被网友称为“鉴抄博客”的博主,通过简单直白的文本对比图,晒出了不少作家与他人作品中部分段落高度相似的现象。被曝光作家中,不乏成名已久的知名作家,也有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文坛新锐,引发网友持续关注。
尽管“抄袭”的鉴别在法律定义上,涉及重复比率等问题,需要更多层次的判断。但广大读者显然对这种纯文本段落式的“从crl+c到crl+v”写作并不买账。
从目前的创作领域来看,80后与90后写作者,已经进入了发表密集期,但是,有一部分人对生活的储备尚未丰厚,也未形成独立的语言风格,自然其作品也不具备独有的“情绪”。当复制粘贴而来的“情绪”拼凑起一部作品,它会给使用这种写作方式的创作者一种“这样也可以”的错觉。
6月25日,《文艺报》发表了一篇题为《文学创作要“修辞立其诚”》。文中提到,文学的原创性是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。那些穿越时空的经典之作,无不植根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的艺术创造;如果只想走捷径、求速成、逐虚名,复制别人的经验、沉迷别人的感发,最终写出的作品难以走近人民,只能成为过眼云烟。
《收获》《人民文学》《十月》《花城》等多家文学杂志官微先后转载此文。同时,《天涯》杂志率先发文重申:“存在抄袭行为的(本刊)作者,一经发现,将予以公布谴责,刊物将拒绝刊发其任何作品。”
读者期待“情绪”共鸣的作品,但它无法来自搬运之物。
站在年中会回望,“情绪”似乎足以网罗一切。
如果跳开写作与阅读,这半年还可见——各种微短剧火爆出圈,《哪吒2》上映后票房接力,LABUBU迅速走红……在“万物皆可情绪价值”的当下,为情绪买单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选择。
说到底,“情绪”给人开出的单据,大多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。不过是一本书,一张电影或者演出票,一段可以观瞻美好事物的可支配时间……不少“情绪”花费不多,甚至免费。
当繁冗的日常将人拖入焦虑与疲惫之时,“情绪”的满足恰是一剂良药。所以,不管是物质产品,还是精神产品,都在努力寻找这个神奇的接口。而且,建立在庞大的人群之上,一旦成功“对接”,便意味着影响力与商业价值。
这个时代,一部作品会有无限可能,它可能成为一部剧,一场展览,一座建筑……在它诞生之后,成为无数可能之前,首先会附着在一本杂志或一部书之上,而书本是一件商品,它首先要以售出来凸显价值,虽然,它所附着的价值因人而异。
那么,当这件商品要以“情绪”获得市场,永远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。
不过,对于作者而言,既要精准把握大众的情绪焦点,但也不能一味迎合而迷失自己。情绪既是流量的密码,也可能成为伤人伤己的利器手机股票配资软件,唯有真挚的情感和创作才能打动人心。
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